8月17日至20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干事李德成協同第七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部分海外與會學者赴青海省進行為期四天的調研。
19日上午,調研組一行參觀了同仁市隆務鎮西山腳下的隆務寺。隆務寺寺管會主任華太陪同參觀。隆務寺,藏語為“???????????????????????????????????????????????”,意為“隆務大寺大樂法輪洲”,是一座元、明時期的藏傳佛教寺廟,為典型的藏漢合壁式建筑,其飛檐斗拱與堡式紅墻融為一體,琉璃瓦與鍍金寶瓶交相輝映,是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見證。
圖為隆務寺大門。攝影:次旺邊覺
奧地利科學院建筑博士休伯特·費格斯托弗對土木建筑非常感興趣,多次詢問當地傳統土木建筑的傳承歷史,他說,寺院建筑既是保護傳承藏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創新建筑風格的靈感源泉。
隨后,調研組一行參觀了仁俊熱貢藝術畫院,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熱貢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夏吾角陪同參觀。仁俊熱貢藝術畫院是熱貢諸多民間藝術畫院中的代表,旨在傳承發展熱貢泥塑和唐卡藝術,先后培養了兩百多名優秀的熱貢藝術傳承者。
圖為夏吾角先生解答海外學者的提問。攝影:次旺邊覺
下午,調研組一行參觀了吾屯下寺。吾屯下寺,藏語為“????????????????????????????????”,意為“吾屯具善圓滿洲”。吾屯下寺的主尊千手千眼觀音是鎦金泥塑,高達10多米,細節極其精致,由全寺泥塑高手合力塑成的,代表著當代吾屯下寺最高的泥塑水平,也是漢、藏、土等民族文化交融的產物。
圖為海外與會學者溝通調研體會。攝影:次旺邊覺
調研組隨后參觀了龍樹畫苑和熱貢民族文化宮等熱貢藝術學校,詳細了解了民間畫院的發展歷程。據負責人介紹,通過5年的教學培養,熱貢藝術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
圖為漢藏建筑技藝融合的飛檐斗拱。攝影:次旺邊覺
晚上,調研組一行體驗了熱貢博物館廣場舞。通過親眼目睹藏傳佛教的健康發展、各民族優秀技藝的傳承創新、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美滿生活等,海外學者進一步消除了對我涉藏領域的誤解與偏見。
20日上午,調研組走訪了同仁市隆務鎮郭麻日村。郭麻日古城堡初建于公元7世紀,為夯土板筑,是一座鎮守邊關的軍營城,距今有1400百余年的歷史,是青海省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古堡呈長方形,東西長220米,寬180米,建筑面積2496平方米,有東、西、南三個城門,東門為正門,用紅銅鑄造,故稱為“郭麻日”。
圖為海外學者參觀郭麻日村民居。攝影:次旺邊覺
中午,調研組召開座談會,海外學者們暢所欲言,訴傳承、說變化、提建議、暢未來。英國學者羅杰介紹,他身邊的親朋好友們都是通過本國媒體網絡了解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的情況,因此認知與現實有較大的差別。通過這次調研,真切地體會了中國政府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苦用心,看到了青海地方的快速發展,建議多開展類似調研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狀況。
香港學者林錦江介紹,他曾到訪過同仁,那時只有幾條街道,基本看不到高樓大廈,而如今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同時,當地積極保護與發展唐卡文化,將本地唐卡文化產業作為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明智之舉。
為期四天的調研活動,進一步增進了海外藏學專家對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的了解和認識,對進一步推動藏學研究事業繁榮進步、弘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國際藏學界交流合作等將發揮積極作用。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