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研討會現場
9月13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主題為“著眼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持傳承和弘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陳宗榮、總干事鄭堆、副總干事李德成出席,來自國內有關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各部門負責同志、有關科研人員近50人參會。研討會由鄭堆主持。
陳宗榮在講話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光芒的綱領性文獻,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行動指南,具有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把握、悉心體會其中的重大觀點、重大判斷、重大結論,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旗幟和靈魂,加快建設中國藏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構建中國藏學自主知識體系,開創新時代中國藏學事業新局面。
陳宗榮強調,傳承和弘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立足于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全面整理、系統梳理西藏傳統文化;二是立足于“第二個結合”,推動西藏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三是立足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西藏傳統文化的關系;四是立足于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西藏新文化。
會上,11位專家學者作主旨發言。大家圍繞主題,從多角度展開交流研討,發表真知灼見、積極建言獻策,共議推進西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大計。
圖為丹珠昂奔作主旨發言
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原副主任、教授丹珠昂奔從概念和理念、形式和任務、方法和方向三個維度探討了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路徑。他指出,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紛繁多樣、絢麗多彩,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其內容、性質和特點,立足于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發展實際,牢牢把握文化發展正確方向,推出原創的、創新的、高質量的精神產品。
圖為張云作主旨發言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指出,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是“第二個結合”題中應有之義,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藏學研究工作者,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展現藏學研究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建立中國藏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圖為烏云畢力格作主旨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烏云畢力格從西藏“五色象征”出發,探討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影響。他指出,蒙古族文獻里有“五色四藩”之說,以其指代各民族及其地理布局?!拔迳姆备拍畛霈F在16世紀后半葉,其出現與藏傳佛教第二次傳入蒙古有關。由此可見,隨著藏傳佛教的廣泛傳播,西藏優秀傳統文化也隨之傳入周邊民族和地區,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圖為米瑪作主旨發言
西藏藏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米瑪回顧了藏醫藥學的發展歷程,介紹了現代藏醫藥教育制度。他指出,藏醫藥是全人類的健康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藏醫藥文化,擔負起新的藏醫藥文化使命,對于保障各族群眾生命健康,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蘇發祥作主旨發言
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院長、期刊社社長、教授蘇發祥從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切入,進一步闡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高度概括和凝練了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西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從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
圖為德吉草作主旨發言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德吉草從三個方面論述了西藏優秀傳統文化中和諧、和睦和包容的特色。她指出,和諧是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旋律,和平、和睦是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動力,包容開放是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以美美與共的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漢藏優秀傳統文化中,不斷挖掘新的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圖為黃維忠作主旨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教授黃維忠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面探討吐蕃文化的鮮明特性。他認為,吐蕃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上呈現出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等特性,對其后的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圖為噶爾哇?阿旺桑波作主旨發言
青海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青海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西寧宏覺寺住持噶爾哇?阿旺桑波介紹了他總結提出的藏學“健康學、倫理學、歷史學、哲學、宇宙學五大理論學科體系”在京藏古道上的傳承與傳播。他認為,自元代以來,這一理論學科體系以其高深智慧的思想內涵,在京藏古道上促進了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對實現中華民族大一統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強國之路上,我們要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圖為程越作主旨發言
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一級巡視員、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現實問題特約研究員程越指出,西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我國其他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一樣,都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寶貴資源。我們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以研究西藏穩定、發展、生態、強邊重大問題為主攻方向,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推動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圖為梁俊艷作主旨發言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梁俊艷從西藏博物館新館“雪域長歌”展覽出發,介紹了西藏博物館事業發展概況和西藏博物館新館歷史部分展陳特點。她認為,歷史和現實雄辯地證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始終沒有脫離過中華文化母體,西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圖為邱熠華作主旨發言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邱熠華從民國時期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的角度進一步闡釋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她指出,漢藏佛教文化交流是幾千年來漢藏民族關系的重要紐帶之一,是中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歷史內容。民國時期漢藏佛教文化交流之所以能夠在當時極為復雜的政治局勢下展開,主要得益于中華文明及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包容性這一突出特性。
鄭堆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與會專家學者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藏醫藥文化、文化遺產、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等方面,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從歷史到現實,全方位、多角度介紹研究成果、分享心得體會。發言內容論證嚴謹、史實充分、角度全面,是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優秀成果。本次研討會的成功召開,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傳承和弘揚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凝聚了當下藏學研究的共識,有利于下一步藏學研究工作的開展。
鄭堆表示,西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傳承西藏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藏學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使命。我們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向,善于把弘揚發展中華文化和弘揚發展西藏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背景下,守正創新、推陳出新,讓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