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藏研中心召開2023年度調研工作交流會。黨組書記陳宗榮、總干事鄭堆,副總干事廉湘民、李德成出席會議。五個研究所精心挑選有代表、有特色、有成果的調研項目,從調研選題、調研路上、報告撰寫等角度,圍繞西藏現代化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藏醫藥發展情況等主題,多角度分享調研成果,暢談心得體會。
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尕爾姐主要介紹了西藏那曲調研工作成果。課題組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西藏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發展為綱領,選取有代表性的西藏那曲農牧區帕爾肖村開展全樣本調研,調研成果將以學術論文和調研專項報告的形式上報。尕爾姐表示,調研組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走訪相關部門等,發現該地生態保護良好,野生動物種群在快速恢復。良好的生態植被促進了蟲草經濟,也有助于旅游業的發展。但也存在野生動物侵襲居住區、棄耕棄牧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邱熠華介紹了四川省甘孜藏傳佛教寺廟的調研情況。調研組對甘孜州現存大量的早期文明史遺跡進行考察,了解早期人類適應高海拔極端環境的能力、方式和歷史進程的發展脈絡。調研組以藏傳佛教寺廟重要文物保護研究為切入點,再一次證明了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還發現了大量紅軍長征時期、和平解放西藏時期的珍貴文物,對弘揚革命傳統、傳播革命文化、激發愛國熱情,促進新時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都有重要的意義。
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高穎分享了“藏傳佛教中國化研究”課題調研情況,重點介紹了蹲點式的調研方式和問卷訪談的調研方法。高穎認為,蹲點式調研是推動科研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科研人員必須要掌握蹲點式調研的基本規律、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她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嘎丁寺及其周邊村落調研為例,詳細介紹了蹲點式調研的基本程序,包括從確定調研目的、制定調研主題、選擇調研方法到形成調研報告、得出調研結論。調研組一致認為,調研想要取得高質量效果,就要注意增強蹲點的針對性。只有問題越聚焦,調研才能越深入。
當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曉磊從調研方式、基本情況、主要問題、相關對策等四個方面介紹了川甘青交界地區社會調研情況。他表示,通過實地調研,調研組對當前交界地區社會情況有了更直觀的感受。當前交界地區社會面總體穩定、寺廟管理和諧、社會民生事業全面發展、生態保護取得良好成績、黨建成績斐然。但也存在一些社會問題,調研組將進一步整理相關材料,選取主要案例進行解析,做好持續跟蹤調查研究。
藏醫藥研究所副研究員羅輝主要介紹藏醫藥事業發展現狀。他說,此次調研是積極響應年輕干部下基層的號召,調研組成員均為青年藏學會成員。年輕干部下基層是藏研中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藏研中心結合實際制定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年輕干部下基層制度》,積極組織青年學者通過下基層調研、赴聯絡點蹲點等形式更好地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務。調研組在赴四川省調研活動中,充分發揮每位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大家都得到了很大鍛煉,獲益匪淺。根據調研情況,調研組將加大對衛生經濟學、藏醫服務項目和藏藥臨床的研究,為藏醫藥的推廣應用提供學理證明。
鄭堆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調查研究是黨的傳家寶,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藏研中心自成立以來,就秉持既要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又要加強現實問題研究的原則,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積極組織、鼓勵學者開展調查研究。2023年8月底前,藏研中心共派出36個調研組,撰寫39篇調研報告,積累了豐富的調研經驗,取得了豐碩的調研成果。他指出,撰寫調研報告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發揮自身的學術優勢,對策建議要精準有效,具有可行性。青年學者要自覺按照黨的原則和規矩辦事,始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將對理想信念的堅持、對事業的熱愛、對人民的真情,始終作為推動藏學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的出發點和原動力。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