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是展示國家實力和形象的窗口,是確保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中國邊疆研究經歷了千百年積累、探索,在新時代肩負著新的使命。日前,在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第十屆中國邊疆學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深入探討中國邊疆學構建、新時代邊疆治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百年變局與對外開放、推進邊疆地區現代化建設等議題。
正文
進入新時代,我國邊疆地區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諸多挑戰,黨和國家對邊疆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時代邊疆治理研究要把握好以下幾方面關系。
一是治國與治邊的關系。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提出,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深刻認識做好西藏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邊境地區是國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線,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沿陣地。如果邊境出了問題,必然會影響邊疆地區改革發展穩定,進而傳導到我國腹心地帶,影響黨和國家工作全局。
二是固邊與興邊的關系。邊境興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固邊興邊就是要妥善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統籌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工作,確保邊境安全穩定、邊疆繁榮發展。要堅持屯兵和安民并舉、固邊和興邊并重,深入推進邊境地區軍民融合發展,在規劃建設水、電、路、訊等民生項目和鐵路、公路、機場等交通動脈時,都要加強軍地需求統合,充分考慮各方面需要,做到經濟社會和邊防建設統籌推進,人民生活和邊防實力同步提升。
三是邊疆與內地的關系。邊疆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國土安全屏障,很多地區還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地位極為重要,作用極其重大。但邊疆地區自然條件差,社會經濟基礎薄弱,推動發展十分不易。內地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采取特殊支持政策,持續吸引人口向邊境聚集,大力援助邊疆地區全面發展,讓邊境群眾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愛國守邊意識強起來。
四是國內與國際的關系。邊疆地區地處與域外國家接壤的第一線,處于分裂與反分裂斗爭的前沿陣地,深受國際政治斗爭的沖擊和干擾。做好邊疆學研究,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增強大局意識,加強戰略思維,始終將邊疆研究放到“兩個大局”中去認識、去謀劃、去布局。要統籌對外斗爭和國內發展需要,結合國家安全和發展基礎,既確保邊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又優化管理措施、推動對外開放,把邊境地區建設成為拱衛國家的前哨堡壘。
五是物質與精神的關系。發展經濟是做好新時代各項工作的關鍵和基礎,但鑒于我國邊疆民族、宗教問題的特殊復雜性,經濟發展不能自然而然帶來長治久安。要深刻認識到,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互相替代的。在重視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把思想政治引領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增強黨對各族群眾的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
六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相當大一部分長期居住在邊疆地區。邊疆地區各項工作都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要在實現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利益進程中實現好各民族具體利益,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當前,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邊疆學研究要適應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要求,要擔負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使命。我堅信,只要我們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全面加強邊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就一定能開創邊疆學研究新局面,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組書記)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